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办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蘩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480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606/G4
  • 邮发代号:82-41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呼唤师资配置整体性重构 任友群[1,2] (I0001-I0001)

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高中教育的功能转型与系统跃升 高书国[1,2] (1-7)

适应人口变动的基础教育师资调配机制研究 刘善槐[1,2];白维[2];王涛[1] (8-14)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分学科教师配置标准与需求预测 胡咏梅[1];刘雅楠[2];赵平[3] (15-23)

何以推动教育家型校长持续涌现——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与支持系统调研审思 郅庭瑾[1,2];王维昊[1] (24-30)

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逻辑与变革取向 杨聚鹏[1];刘琴萧[1] (31-37)

对托育服务法四个核心问题的政策思考与建议 庞丽娟[1];王红蕾[1];洪秀敏[1];雷雅娴[1] (38-45)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及优化路径——兼论东西部教育帮扶对西部地区县域高中的影响 郭丛斌[1];段义德[2];祝军[3] (46-52)

学生惩戒体验的教育现象学意蕴 王萍[1,2,3];柴琳鸷[1] (53-60)

跨学科主题学习新意何在?——兼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判断标准 程龙[1,2] (61-66)

科学实践的内涵、价值及实施策略 苏虹[1,2];李春密[1] (67-73)

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筹实施——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为例 帅飞飞[1];彭红玉[2];李臣之[3] (74-78)

加速社会中的教师工作时间困境分析 赵明仁[1,2];高水姣[3] (79-86)

智能时代德育教师的挑战与转型 王素云[1];代建军[2,3] (87-94)

新时代中小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文化逻辑 郭文良[1];赵楠[1] (95-103)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析 李伟弟[1];杨李唯一[1] (104-108)

引进优质资源助推教学质量攀升 (109-109)

红色基因铸魂 卓越教育逐梦——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向阳课程体系构建 (110-110)

五育融合绽芳华 劳动教育谱新篇——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劳动教育纪实 (111-111)

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探究——评《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夏丹妮[1] (112-112)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探索——评《我国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钱立权[1];卓晓洁[1] (113-113)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探索——评《大学体育教学与管理实践》 孙银发[1] (114-114)

跨文化语境中的音乐认知与流动性探讨——评《间性文化与跨文化语境中的音乐》 汪月[1] (115-115)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陆静[1] (116-116)

音乐治疗对心理健康的多维度影响——评《音乐治疗》 杨智允[1] (117-117)

高校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教学理论与模式探析——评《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能训练》 康鹤鹏[1] (118-118)

美国华人文学视域下的族群叙述与中国文化想象——评《百年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曾晨[1] (119-119)

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热潮下的学术追踪——评《英译中国网络小说的接受研究》 田雪君[1] (120-120)

小学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方法探索——评《中小学音乐教育探索新视角》 刘晓莹[1] (121-121)

足尖上的舞蹈艺术传承与创新——评《百年芭蕾:足尖上的艺术》 丁思瑶[1] (122-122)

叩启思想之门——评《文艺评论概要》 高海平[1] (123-123)

走向技术物的诗学——评《论技术物的存在模式》 荆可雅[1];翟庆喜[1] (124-124)

长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法探讨——评《极限长跑:超级马拉松训练指南》 厉素霞[1] (125-125)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乔爱丽[1] (126-126)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美育实践——评《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芳[1] (127-127)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创新探索——评《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秀娟[1] (128-128)

五育融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雷先刚[1];汪乐[1] (129-129)

当代木偶剧艺术风格嬗变——评《中国木偶艺术:汉文、英文》 李姝特[1] (130-130)

朝鲜语文化历史脉络与内涵探索——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和龙朝鲜语》 卜一瑄[1];卜令冲[2] (131-131)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现实路径——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 赵博文[1] (132-132)

信息化时代音乐教育方法与模式建构——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赵青[1] (133-133)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工作机制构建 崔团结[1];安宁[2] (134-134)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索 杨烁[1] (135-135)

“数智”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陈坤[1] (136-13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戏曲表演专业群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 张敏[1] (137-137)

内蒙古民歌与序列之四 喜相逢 张凡[1,2] (138-138)

“千鸟织香绮囊”非遗文创产品设计 陈灵曦[1] (139-139)

OSZAR »